十九大与我们——论新时代研究生的科研精神

  • 811党支部-刘泓锌
  • Published: 2018-01-24
  • 4407

在刚刚胜利召开的党十九大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报告中做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部署,提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20171114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一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2017年全国高校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这个会议对正在奋斗科研一线的科研人员和我们这些刚刚上到科研一线的研一新生,作出了行为道德规范的要求。就本次宣讲报告会会议精神和内容谈谈我自身的看法和感悟。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1018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十九大确定的未来规划中提到,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的华章! 对于我们2017级研究生新生来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那一年,我们不到30岁,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候,我们40多岁,而到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我们大概是50多岁。在这个最好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将会拥有一个充实、精彩的人生。昨天我们上课的时候,老师还提到:时代是思想之母。就是说什么时候就要想什么事。每个历史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不同,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来作出自身的选择。

精彩人生必须与时代责任密切联系在一起。把握好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才能确保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在本科生阶段,我们开始走向成熟,是在为独立生活做准备,思考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的研究生阶段,我们就要明确目标,为独立工作做准备,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就是要做什么样的事业。

邱院士以自身成长经历为例,1987年获得保送清华化学系研究生资格。当时他对萤火虫的发光机理很感兴趣:荧光素在酶催化下与氧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激发态分子以极高的效率释放出光子。由此确定了他自己的研究方向。他认为学者一定要做自己有兴趣而且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也是需要培养的。他把桃花源记里,渔人发现世外桃源的过程比喻为的的科研之路的开端,刚开始时,只是发现了有些光,产生了兴趣,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刚开始的科研之路肯定不会那么顺利,但复行数十步后,就豁然开朗。我们每个人都即将要面临发现这道光和初极狭的阶段,一定要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培养自己的兴趣。要拥有自信,选定了目标就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才能豁然开朗。

邱勇院士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多道光纤化学传感器的研制及草酸酯化学发光反应机理研究》。在他做博士论文的课题时,这个多道光纤传感检测系统,他就学习了光学、计算机软件、数据转换等领域的知识,临博士毕业还剩8个月时,才完成这项系统的研制,在时间上是非常紧迫的。这个过程中,培养了一种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勇气和能力,以及与其他学科老师、同学交流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导师总是鼓励他去解决克服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障碍。导师给他的寄语是:“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识时务而不媚,遇艰难而不堕其志。学有所用,乐无涯矣。”我们要在相近学科领域交叉,在交叉融合中拓展学术空间要在人文、科学、艺术不同领域开展文理渗透,在打破人文与科学隔阂中启迪思想。

做学问要有高尚的人格。学者的良心是时代的镜子。每个时代的学者应当是该时代所有人中人格最高尚的人。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错了,是人格。高尚的人格是成为一名成功科研工作者的必备品质,人格的高度决定学问的高度。 那些曾经在人类历史星空中散发璀璨光芒的先人们,之所以永远为我们所铭记,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卓越成就,更是因为他们高尚的人格。梁思成曾在演讲中说道,“高校文理分科必然会使中国人都变成畸形人,或者是只有技术没有人文思想的空心人,或者是空有人文素养而没有现实技术的边缘人,半个人的时代不是社会的进步,这样的知识分子要担负起中国人进步的使命是不可能的。梁思成看出,在文理分科的趋势下势必会发展成学理的不懂文,学文的不懂理。人文教育培养人性、灵性,人文文化决定着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强弱,社会的进退、人格的高低、涵养的深浅、思维的智愚、和事业的成败。而科学教育是生产力发展的源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科学与人文同源共生互通,并且不能分割。科学知识是一元的,科学思维是逻辑的,科学方法是实证的,科学精神是求真的。而人文知识是多元的、人文思维是形象的,人文方法是体验的,人文精神是求善的。人文贯穿于科学的始终,为科学提供能量。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疾的人文,没有人文的科学也是残疾的科学。只有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交融,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的思维品质、能干的工作方法、和谐的对外关系。两者的结合才是做好工作的保证。前两天王莹洁发了个票圈,达芬奇的主要成就列表,他的研究则涉及天文、物理、光学、气象学、医学、数学、建筑学、水利工程、机械工程等这些科学学科。同时对哲学和文化艺术也很有建树,历史上能达到很高成就的大家们,自身的发展都很全面。我们也要走出“半个人的时代”,培养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值谓也,有大师值谓也。”在《大学一解》说道“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通识之用,不止润身而已,亦所以自通於人也。信如此论,则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新民,而为扰民。”生活大于专业,事业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二是通识是一般生活的准备,专识是特种生活的准备;三是从社会需要来看,如果让没有通识基础的专家治理国家其结果不是“新民”而是“扰民”。在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也要加强自己的思想建设,明德修己,完善人格,知类通达、通重于专,师生从优,濡染观摩。

19924月,朱镕基同志在为清华大学电机系60周年撰文中怀念当时电机系主任章明涛教授的教诲:“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为人不好,为学再好,也可能成为害群之马。学为人,首先是当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这是我们每个人进到科研一线的青年学者需要对自己做出的要求

科学道德是每个人在学术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曾在《实践理性批判》中说过: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在人们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与日俱增,那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求真:科学精神与科学道德共同的基本内涵。科学道德:是指在一切科学活动中所有科研人员都应该遵守的思想行为规范。科学精神是指科学以探索真理问目标,科学精神就是追求真理的理性精神。科学精神的“求真”在于求解未知世界,追求真理。科学道德的“求真”在于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要有责任感,以严谨的科学实践做出真实而有价值的贡献。遵从科学道德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

一世前程君须记,最是人生起步时。骄傲、健康、美丽的我们,在充满无限创新机会、全球化进程加速的21世纪,在中国走向新时代,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21世纪,必将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成就最好的自己,拥有精彩的学问人生!

Baidu
sogou